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会员|经纬之间·古韵新织 -- 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

传统地毯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推广中国地毯设计即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原创地毯设计展暨华毯奖作为国内地毯行业权威奖项,持续吸引着行业顶尖力量参与,推动着中国地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发展。2025年,华毯奖创新设立“经纬之间,古韵新织"大师对话栏目,特邀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优秀设计师等代表,围绕中国地毯文化、地毯设计工艺以及地毯设计中蕴含的文化艺术与非遗传承价值等多个维度展开对话,构筑传统艺术与现代美学的对话桥梁,探索地毯行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

本 期 嘉 宾

魏海明

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负责人

自治区级手工地毯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宁夏第一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古毯中,有不少是出自宁夏。这些跨越数百年的地毯,在经纬交织间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而这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密码,正被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海明,用一双手、一颗匠心和一场产业化探索,悄然续写。

古毯新生:从宫廷御用到非遗传承

宁夏手工地毯在清代中期技艺非常精湛,知名度很高。图案设计多采用象征吉祥富贵的元素,如牡丹、西番莲、茶花、桂花、龙凤、祥云、蝙蝠、雪山石、彩蝶、鹿鹤同春、琴棋书画等。

宁夏地毯的构图采用传统的中国栽绒技术,主要使用八字扣织法。经线以棉线为主,纬线以毛线为主。制作工序复杂,从羊毛到成品需要经过十四五道工序,包括绘图、选毛、洗毛、纺纱、染色、编织等。2021年,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魏海明的工厂是为数不多还保留着全套生产工序的工厂,他特别提到了曾获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金奖的《富贵寿考》纹样地毯:“这幅作品的获奖,不仅因为纹样寓意吉祥,更因它完整保留了清代宁夏毯的‘三弯九扣’绝技——每一寸经纬都藏着祖辈的智慧。”

图 |《富贵寿考》纹样地毯

传统纹样的当代表达

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变迁,魏海明深谙“守正”需与“创新”同频共振。魏海明工厂除了生产传统宁夏毯外,近些年也进行了不少产品创新——在保留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绘图、配色等工艺,将民族、民俗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这种创新并非背离传统,而是用当代语言重构文化基因。

图 |《喜鹊登梅纹碗》纹样地毯

“市场认可才是真正的传承。”在央视非遗晚会上,魏海明还带去了结合岩画元素和传统工艺的文创地毯作品——贺兰山岩画系列的地毯,非常受欢迎。”结合传统图案和现代创新,市场才会买单。"

图 | 魏海明在央视《非遗晚会》展示宁夏手工地毯

经纬间的乡村振兴密码

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厂房里,两百多名女工的手指在经线间翻飞如蝶。"我们主要雇佣周边的闲散妇女,包括甘肃贫困地区的农民。"魏海明坦言,工厂不仅是技艺传承基地,更是共同富裕的孵化器。通过"订单生产+跨省协作"的模式,年产量从2万平方英尺增至3万平方英尺,妇女们每月增收3000余元。

既传承文化又解决就业”,魏海明道:“我们通过培训班传授技艺,就是要让濒危的手艺活下去、传下去。”如今,这项发端于明代的手艺,正通过山东、甘肃等地协作工厂的经纬线,织就跨省域的技艺传承网络。


织就非遗传承的全球图景

“创造性的转化,创新型的发展,通过市场化、产业化,才能将非遗文化更长远的传承。”魏海明认为,文化传承结合商业价值的双赢,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值得一提的是,魏海明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公司在2024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年10月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魏海明展示的《富贵寿考》纹样作品,代表宁夏传统图案纹样设计,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博览会。魏海明也会经常参加各大展会与行业人士交流切磋,希望有更多的传统地毯手工艺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更多的能走出来,把故事讲出来。


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地毯专业委员会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宾馆南道4号 邮编:300061    电话:+86-022-28379083 传真:+86-022-28379082 28379083
网站设计/制作/推广:【安徽网站建设卫来科技 提供】